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作為黨報的人民日報已多次就“僵尸企業”的處置問題發聲,一句話釋放的信號被萬千人解讀。1月4日,人民日報針對供給側改革的七問中,一名“權威人士”向人民日報表示,當務之急是斬釘截鐵處置“僵尸企業”,讓“僵尸”入土為安,騰出寶貴的實物資源、信貸資源和市場空間。
這名“權威人士”還表示,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是事物新陳代謝的客觀規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性原則的要求,要敢于和善于進行這種“創造性創新”。1月11日人民日報這篇題為《別讓“僵尸企業”擋了路》的觀察文章指出,出清“僵尸企業”,必須讓市場說了算,而不是靠政府決定誰活誰死。對于“僵尸企業”職工的去向問題,文章提到:對相關企業職工來說,萬一下崗分流真“攤”到咱頭上,也不必有太大的壓力和包袱。如今的就業形勢、社會保障和國家財力都有了很大進步,完全能夠妥善應對經濟轉型中的陣痛。只要努力提升自我、有一技之長,總能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
“下崗”對于上一輩人來說,可能現在聽來還瘆得慌,記憶里的痛可能永遠無法抹去??墒墙鼇韽膰腋邔宇I導,到黨媒輿論,無不在渲染“產能過剩、下崗失業”的氣氛。國家屢次提下崗一定意味著對未來是有下崗預期的,否則就不會討論這個問題了。在安家新媒體理解看來,這是在做大變革前的輿論疏導,是在進行民心的安撫,告訴大家國家進步了,現在不同于以往,雖然要改革,雖有陣痛,但不會很大,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下崗失業問題。
特別是當談到產能過剩時讓我們聯想到了房地產,就在此之前,習近平就曾針對高庫存去化問題發表意見,實際上也是對市場的供給過剩問題提出了看法。但大多數人的解讀是,房地產的國民經濟支柱地位將更加被強化,甚至有人認為房價又要大漲,安家新媒體小編也不否認,房地產的支柱地位可能將繼續發揮更大作用,為去庫存,為經濟增長起到積極的引擎作用,而且從鼓勵農民進城買房不難看出,房地產可利用的空間還很大。
但是另一方面,往往被忽略,那就是高庫存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巨大隱性風險,甚至恐怕不僅僅是經濟,否則國家也就不會千方百計刺激需求了。近來,國家屢提產能過剩和高庫存實際上是一個層面的問題,所以供給側改革也是順應了時代潮流。
特別是再次提到下崗問題,當越跟你說沒事沒事,其實你心里越會打鼓。房地產有沒有“僵尸企業”?
無論是什么行業,下崗問題已經提上日程,是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而且針對房地產的調整,國家也已經吹過風,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在未來房地產調整中,安家新媒體認為,很多效益不好的國企可能真的要面臨著兼并重組,盡管很多房企特別是民企活力有余但實力不足,也可能在這場大調整中被市場淘汰出局。
2015年房地產行業并購事件并不少見,有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房地產行業完成并購案例176起,涉及金額達1600億元。房地產行業的并購并不是在2015年才開始盛行,據統計,最近兩年,房地產行業每年的并購金額增長均超過一倍。2014年并購236宗,涉及金額1768.09億元,同比增長104.93%,2013年并購153宗,涉及金額863億元,同比增長145.09%。而2016年這種態勢只會加重不會減輕。
很明顯,國家是有預案的,也是有準備的,怕就怕我們的開發商們尚存僥幸心理,依然活在房地產高速發展時代的記憶里,根據國際經驗和房地產周期變化規律,房地產調整期一般需要3~5年,考慮到2014年已經開始調整,房地產低迷至少還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中國第二輪下崗潮即將來臨?雖然國家也提醒不會多么可怕,但是我們還是應該未雨綢繆。不少網友恨死那位河南任性女教師了:世界再大,也不任性離職去看世界了。
而實際上,由于現在就業統計制度不完善,沒有聯網,很難精準計算真正失業人數,所以,實際失業隱性風險非常值得警惕,就業嚴峻性更不容忽視。受影響比較深的城市應該是國企集中且城市經濟非常依賴當地國企,缺乏其他經濟支柱的三四線城市。再加上社保、房貸的問題,實在不敢想象。
下崗“潮”可能沒有,但下崗似乎不可避免。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已經開始了,隨著房地產開發投資出現階段性回落,高庫存壓境,大批建筑行業農民工已從就業狀態整體性地轉為半失業或準失業狀態。
唯有奉勸自己,且行且珍惜。
劉光宇,安家雜志新聞評論部主任,安家新媒體主編,資深房地產評論人。